时间:2022-11-09 17:16:06 | 浏览:875
中国古典乐器一般按“八音”分类。“八音”就是我国按乐器的制造材料来对乐器进行分类的方法,这“八音”中的乐器,在后世被称为“华夏旧乐”或“华夏旧器”,意思是指纯正的汉民族乐器,主要是为了与外来的乐器有所区别。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áo)、竹”八类。
◆ ◆ ◆
金类
>>>>镈(bó)
镈是一种形制接近于钟的汉族乐器,盛行于东周时代。不像钟口呈弧状,为平口。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现在发现的镈有三件铭文上自名镈,即素命镈(春秋中期,齐国),叔夷镈(春秋晚期,齐国),邾公孙班镈(春秋晚期)。其他的镈形制像镈而铭文中称为钟。
>>>>编钟
古代打击乐器,盛行于青铜时代,这与当时乐律学、声学和青铜冶铸技术的高度发达分不开。由于青铜钟质料坚实和耐腐蚀,虽然历经两三千年,仍能给我们留下古代真实的音响。编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
>>>>铙(náo)
铙又称钲,执钟。古代汉族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其最初的功能为军中传播号令之用。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用。
◆ ◆ ◆
石类
>>>>磬
磬是古代石制的一种打击乐器。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其形在后来有多种变化,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铜制的磬。 击奏体鸣乐器。中国古代的石质打击乐器,为“八音”中的“石”音。磬,最早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后来用于历代帝王、上层统治者的殿堂宴享、宗族祭祀、朝聘礼仪活动中的乐队演奏,成为象征其身份地位的“礼器”。唐宋以后新乐兴起,磬仅用于祭祀仪式的雅乐乐队。
◆ ◆ ◆
土类
>>>>埙(xūn)
埙是中国古代重要乐器之一。八音之中,埙独占土音。在整个古乐队中起到充填中音,和谐高低音的作用。古人说:“正五声,调六律,刚柔必中,清浊靡失。将金石以同功,岂笙竽而取匹?把埙看作与钟、磬一样,具有同等地位。
>>>>缶
缶原本是古代一种陶器,类似瓦罐,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钵。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盛行于春秋战国。器身铭文称为“缶”的,有春秋时期的“栾书缶”和安徽寿县、湖北宜城出土的"蔡侯缶"。这种酒器能够成为乐器是由于人们在盛大的宴会中,喝到兴致处便一边敲打着盛满酒的酒器,一边大声吟唱,颇像现代的卡拉OK,所以缶就演化成为土类乐器中的一种。
◆ ◆ ◆
革类
>>>>鼗(táo)
鼗鼓:长柄,鼓身两旁缀灵活小耳,执柄摇动时,两耳双面击鼓作响。俗称"拨浪鼓"。
>>>>搏拊
搏拊亦称“拊搏”,单称“拊”,古代击乐器。形似鼓,用手拊拍。鼓面径19.5厘米, 框长4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用于宫廷中和韶乐。演奏时,紃悬于项,用两手拍击,建鼓一击,搏拊以两击应节。
◆ ◆ ◆
丝类
>>>>琴
琴,古代弦乐器,最初是五根弦,后加至七根弦(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在古代,人的文化修养是用琴、棋、书、画四方面的才能表现的,弹琴为四大才能之首。
>>>>瑟
瑟,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琴与瑟相比,“琴”体积较“瑟”为小,音量较小,弦也较少,用于当着客人的面演奏。演奏者或为主人,或为妙龄女郎。“瑟”体积大空腔大故音量大,弦多则音色变化多,用于帷幕后面隐匿处作为背景音乐的演奏,目的是给宾客饮酒谈天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而非用于专场音乐欣赏会,所以演奏员可以是技术娴熟的老叟老妇。
>>>>筝
筝,又称古筝、秦筝,古老的汉族弹拨乐器。筝的拨奏在民间广大地区的流传中,融合地方民间音乐,形成有不同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的地方流派,深深的植根于中国民间音乐文化,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故被俗称为“古筝”。古筝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一直深受大众喜爱。筝在汉、晋以前设十二弦,后增至十三弦、十五弦、十六弦及二十一弦。古筝名曲有:《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寒鸦戏水》、《汉宫秋月》、《蕉窗夜雨》等。
>>>>箜篌
箜篌是中国汉族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现在我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又杜佑的《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后,用于隋唐燕乐中的印度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 ◆ ◆
木类
>>>>柷(zhù)
柷是古代汉族打击乐器,方形,以木棒击奏。用于宫廷雅乐,表示乐曲开始,是中国汉代乐器,曾流通于全国各大城市。柷,相传是夏启所作,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 ◆ ◆
匏类
>>>>竽
竽,古簧管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战国至汉代曾广泛流传。原三十六管,后减至二十三管,通高78厘米。竽斗、竽嘴木制,髹绛色漆。设二十二根管,系用直径约0.8厘米的竹管刮制而成,最长者78厘米、最短者14厘米。分前后两排插在竽斗上,每排十一根,用四至五道蔑箍加以固定。上端系一条绛色罗绮带为饰,前排一根长竽管上端插有一个角质的“塞”。此竽管及其相邻一根长竽管下端都有两个按音孔,靠近两管内侧的竽斗上有两圆孔。后排两根长管也同此情形。参照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竽(明器)有二十二管,分前后两排。推测它们可能是为折叠管而设置的。
>>>>笙
笙,是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由笙苗中簧片发声,是能奏和声,吹气及吸气皆能发声,其音色清晰透亮。在传统器乐和昆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乐器如笛子、唢呐的伴奏,为旋律加上纯四度或纯五度和音。在现代国乐团,笙可以担当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 ◆ ◆
竹类
>>>>篪(chi)
篪是汉族古老的横吹竹管乐器。《广雅》中记载此乐器有八孔,但《周礼》中记载此乐器有七孔,而随着宫廷雅乐的逐渐衰落,现在这一种汉族乐器已很罕见。已知台北孔庙收藏有古代精品“篪”,曾侯乙墓也曾出土一对篪。
>>>>龠(yuè)
龠,古代汉族管乐器,像编管之形,形状像笛。古龠发源于“吹火管”,至少在近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完形的多音孔乐器。据史载黄帝命伶伦作律,伶伦截竹首制为“黄钟之宫”,也称“黄钟之龠”。
>>>>箫
箫,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有六孔箫和八孔箫之分,以“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两种类别。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
>>>>笛
笛子,一种吹管乐器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族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长期以来,对于中国竹笛是从什么时候才有的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近年来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与我们今天的六孔笛十分相似的骨笛,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
参考书目《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顶尖藏品
作者:张振涛(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晋书·乐志》:“农瑟、羲琴、倕钟、和磬,达灵成性,象物昭功。”翻译成现代话就是,神农创造了瑟,伏羲创造了琴,倕制作了钟,和制作了磬。《世本·作篇》又有“女娲作笙、簧”,“伏羲氏灼土为埙”,“夔
提起最贵的乐器,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名贵小提琴或者钢琴。可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贵的乐器是属于中国的古老乐器——名为九霄环佩的唐代古琴。九霄环佩的市值估价约为四亿人民币,这个价值,堪称文物界与古琴界的双绝。九霄环佩伏羲琴一共存世四张,均
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音乐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的音乐文化陶醉了一代代中国人,同时也留下了较为完备的音乐理论,如三分损益法等理论的出现早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这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艺小编将为你
【读书者说】作者:冯卓慧(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编者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音乐既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人修养的重要内容。它穿过历史的浩荡激流,见证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而乐器,更是中华礼乐文明的有力见证。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编著的《天
如今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学习乐器,但是有的人想学乐器却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有的人只想学习简单的乐器“玩一玩”,那么什么样的乐器最容易上手呢?本文将盘点最容易上手的十大乐器,看看里面有没有你感兴趣的它。 (注:以下乐器顺序
手摇琴据本报记者了解,他们使用的手摇琴又称绞弦琴,是欧洲一种古老的弦乐器,通过乐手摇动乐器上的手柄,联动腹腔内树脂包裹的轮子来摩擦琴弦,产生一种类似风笛的持续音。在加泰罗尼亚以及匈牙利的民间音乐中,它就常常与风笛交替使用。来自乌克兰的“班
洞箫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实属我没想到的,对于我们这种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来说,显然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但是总是有人喜欢给洞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搞得爱好者们一头雾水,严重误导。早些年,大家喜欢说古琴是修行的法器,把古琴圈弄的乌烟瘴气,牛鬼
音乐界认为,用于音乐的发声器具是乐器,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乐器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的民族乐器有哪些呢?1、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中国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它是生活在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傣族、阿昌族、佤族等少数民族最喜欢、最常用的乐器之一。葫芦箫和其
我家孩子现在3岁了,是不是能开始学门乐器了?这么多的乐器,让孩子学什么乐器比较好呢?孩子真的适合这门乐器吗?......这是家长给coco姐姐留言,经常会问起到的问题之一,也是社群里家长经常去探讨的问题之一。因为大部分的家长都是不了解乐器,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贾湖骨笛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现场 杜建坡摄/人民视觉商代妇好墓鸮纹特磬 邹雅婷摄西周四虎镈 邹雅婷摄唐代李贞墓三彩骑马乐俑 范 立摄提起中国古代音乐,你会想起什么?是金声玉振的庄严,是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