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9 17:35:58 | 浏览:1690
原创 逃妈 东西儿童教育 2022-07-20 发表于美国
大家好,我是逃妈。
早上打开电脑,正琢磨着今天写什么话题。
屏幕一角弹出逃逃乐队老师发来的“前方快照”:
这是逃逃学校里的音乐夏令营,一群青春洋溢的少年,一起开心地玩着音乐,感觉真好。
思绪不禁被他们带走。
我开始在电脑里翻啊翻啊,回看了很多逃逃小时候学音乐玩音乐的照片、视频。
索性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音乐吧。
正好最近也有不少家长在问,暑假孩子时间比较充裕,想学学音乐,但没啥头绪,该怎么开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以下我会穿插逃逃的经历,以及我自己的感受,给大家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议”。
不权威也不专业,但绝对有经验有体会。毕竟逃逃学音乐10年有余了,正道、弯路、深坑浅坑,我们都已经趟过一遍。有意让孩子接触音乐的家长,看完肯定会有很大收获~
在我看来,孩子学音乐,基本分三步走:
第一步
先学音乐, 而不是乐器
说起学音乐,可能很多家长第一个问题是:
“学钢琴还是小提琴,还是吉他、架子鼓?“
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有效。
为啥呢?
如果你跑去问钢琴老师,他肯定会说,“当然是钢琴啊,钢琴是乐器之王。”
如果你跑去问小提琴老师,他可能也会说,“肯定是小提琴啊,小提琴是乐器皇后。“
你得找到一位没有强烈个人偏好,也没有利益相关的音乐内行人士,他才会真诚地告诉你,孩子应该先学音乐,而不是乐器。
音乐是个艺术领域,分声乐、器乐,而具体到某个乐器,只是这个领域的一个小分支。
音乐建构一个人的艺术视野,它不仅是技能知识,更包括艺术品味、人格涵养,以及对生活的感知力。
孩子学音乐,需要带着脑袋带着心。
乐器我一会儿来谈,脱离了音乐,或者说,在没有任何音乐启蒙的基础上学乐器,它更像一门强调重复练习的“手艺活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排斥练习的原因。
那音乐该怎么学呢?
主要有两部分。
> 一是学
「乐理知识」
音乐为什么好听?因为它是一组有规律的声波。
学习乐理知识,就是去学习这个“规律”。
它包括很多基础概念:音符、节拍、音色、调性、速度、强弱、和声…
这些东东之间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音符这样排列就好听,那样就不好听?
为什么这样组合听起来很欢乐,那样就很悲伤?
学习乐理知识的过程,就是细致感受音乐、培养乐感的过程。
我打个比方。有些曲子是3拍的(比如“生日歌”),有些曲子是4拍的(比如“玛丽有只小羊羔”),但无论3拍还是4拍,都是由一拍一拍组成的呀,那到底怎么区分几拍为一组,该在哪儿切割呢?
美国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里,老师会引导孩子跟着音乐节奏去拍手,或者在简单乐器上打拍子,用耳朵听、用心感受、用脑袋分析,它的重音在哪儿,循环点在哪儿。
当孩子系统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后,音乐就不再是随机、无序、“凭感觉”得玄乎之物了。
因为他知道,所听到的每一种感觉,背后都有科学道理,都代表了某种有规律的排列。
之后如果要学乐器,开始练习具体曲目时,孩子也能分析和总结曲子的规律性,能理解到:
为什么要按照这个节奏?
为什么是这样的跨度?
为什么要表现这样的强弱?
这样的练习和演奏才是有逻辑有思考的,而不是机械地重复苦练。
> 二是学
「音乐文化知识」
简单讲就是多听经典音乐、了解音乐名师名作,相当于音乐的通识学习。
美国小学音乐课也包含了这部分,比如这本老师的教案书《What Your First Grader Needs to Know(一年级孩子应该知道些什么)》,音乐部分就有莫扎特的故事、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等内容: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音乐风格。装潢浮华的巴洛克时代,它的音乐,肯定与追求个性自由的浪漫主义时代,有不一样的色彩。
不同际遇的音乐家也有不同的音乐风格。流浪他乡的肖邦,和一生为宫廷演奏的巴赫;穷困窘迫的舒伯特,和家底丰厚的门德尔松,他们的作品,肯定有不一样的情感。
多听经典的作品,多了解这些背景知识,不但丰富孩子的音乐常识,也为后面如果要进一步学习乐器打下基础。
因为孩子就能理解到,为什么弹奏贝多芬的曲目时,要有夸张的强弱对比,情绪饱满;而弹奏莫扎特的曲目,永远需要舒缓、愉悦、轻快。
我个人觉得,完成第一步,孩子就已经具备非常不错的音乐素养了,他有足够的知识去欣赏音乐,听音乐会,看音乐剧,应付学校里的音乐/乐理考试,也绰绰有余。
这时,如果孩子对音乐表现出不错的兴趣,那咱们可以往下走到第二步。
第二步
深入学习一门乐器
谈到学乐器,我家更是经验十足了。
这是目前家里的乐器,管乐、弦乐、打击乐都凑齐了~
为啥搞出这么多?以前跟大家聊过「来龙去脉」:
一开始逃逃学的是钢琴;
后来准备参加学校的乐队,就学了单簧管,因为乐队演奏一般用不上钢琴,偶尔用得上也只需要一把,名额太有限;
结果,乐队选拔测试时,老师觉得逃逃在节奏感上很有优势,两眼放光地跟他说“You need to do percussion!Now!”就好像打击乐在召唤他一样,于是又学了打击乐;
打击乐的种类就多了,照片上的架子鼓、马林巴琴、非洲鼓都属于打击乐的门类。
尤克里里和吉他呢,倒主要是我和逃爸在玩。
当然,我家情况比较特殊,我和逃爸本身就很喜欢音乐,家里也有好几位走专业路线的同辈,比如我妹妹,逃逃的小姨,就是小提琴专业的,所以家里音乐氛围一直比较浓。
一般来讲,没必要搞出那么一大堆,又费马达又费电的,还是尽量去选择和孩子匹配的乐器就好。
给大家列个“简单粗暴”地选择清单:
• 音感特别好的孩子,比如唱歌唱得很准,听歌还能听出别人跑调的,选拉奏类的弦乐,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 节奏感特别好的孩子,一听音乐就摇头晃脑,晃得还特别到位的那种,选打击乐类;
• 身强体壮,肺活量十足的,选管乐,小号、长号、圆号、萨克斯、单簧管、双簧管;
• 哪方面都很平均,但希望将来在音乐道路上走得远一点儿的,选钢琴;
• 哪方面都很平均,也不想花太多时间,只想陶冶下情操,增加乐趣的,选尤克里里,非洲鼓;
• 如果孩子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乐器,比如吉他、贝斯什么的,可以直接选。
不过家长要明白一点,无论学哪个乐器,都有枯燥的练习部分,是孩子需要去克服的。
有音乐基础要好很多,但也不能完全消除练习的枯燥感。
因为很多时候就是练「肌肉记忆」。跟体育运动类似,只不过它是练大动作,乐器是练小动作而已。
我自己练尤克里里时就很有体会,明明知道哪个和弦该按哪些地方,但手指就是不听使唤,转换时总慢了半拍,得反反复复练才行。
不过,练习乐器虽然艰苦,也是孩子收获最多的。
其他科目的学习,包括我们刚才所说的第一步,乐理、音乐文化知识的学习,都比较靠脑袋,聪明、悟性高的孩子,肯定会学得快一些。
但乐器练习没有捷径,没有取巧,就是实打实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像爬山,你总得一步一步爬上去。多爬一百米,见到的风景就有所不同,就看你是否愿意为了看更好的风景,而克服眼前的困难。
我现在都记得,逃逃小时候练钢琴,有个大跨度的地方对他的小手来说特别难,反反复复练了很久。
后来他跟我说,“妈妈,你知道吗?练第二遍不一定比第一遍好,练第十遍也不一定比第一遍好,但练到第一百遍,就肯定比第一遍好。”
我觉得这样的感悟是蛮可贵的。
当然,每个孩子个性不同,一开始兴致勃勃,没俩月就打死不愿碰,喊练琴就要引发亲子关系危机的娃也是有的,这种情况我觉得也没必要非得坚持。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就像刚才所说的,培养音乐素养,也不一定需要练乐器的。
另外,不同的乐器难度差别也很大,小提琴、钢琴之类,你基本上要做好“和孩子拉锯、战斗、备足速效救心丸”的心理准备;简单的,尤克里里、非洲鼓这些,就要轻松很多,不太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第三步
寻找机会
去演奏给更多人听
当孩子掌握一门乐器,能演奏一些曲目后,有两个方向可以走:
考级,一来给自己动力和成就感,二来拿到的证书将来可能也有用
加入或组建某个乐队,和同伴一起学一起玩,演奏给更多人听
逃逃走的是第二个方向,我觉得是一个更长久的方向。
考级的道路比较寂寞,但有同伴一起的“众乐乐”就不同了,你不好好练,会影响整个乐队的演奏质量,乐队总监要找你,指挥要找你,同伴要找你,所有人都盯着你~
这时家长可以躺平了,因为有一群人帮你“推娃”。
当然,这种感受也跟美国学校的音乐教育路线有关。这边的学校里有管乐队、弦乐队、爵士乐队等等,平时的活动非常多,孩子有很多选择。
我听说现在国内很多中学里也有乐队,家长可以提前打听一下,还可以“倒推”该给孩子选什么乐器。
其实“乐队”不一定很大,拉上三五好友,自己也能组建。
如果孩子学的是钢琴,找个学别的乐器的小伙伴,就能成个小组合;
如果孩子学的是尤克里里,找个非洲鼓的伙伴一块,就可以出去表演拉风了;
如果孩子学的是小提琴,那再找几把提琴,就能组成弦乐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
总之,我们说play music,就还是要play,和更多的人一起玩,寻找更多演奏的机会,就更能一直保持水平和兴趣。
EASTWEST
聊了半天,大家估计都看累了。
最后说个轻松的。
上周我家出去旅行,目的地是一个叫getaway的“酒店”,长这样:
小木屋里厨卫日用俱全,不过真就是名副其实的getaway,没有网络,也没有手机信号。
我们带了两样东西,琴和棋,一把尤克里里,一副国际象棋。
除了游山玩水,其余时间,要不对垒烧烧脑,要不弹唱放放松。
因此,接下来起名网就为大家推荐一些无比温暖和惊艳的宝宝名字,以供参考和借鉴。最重要的是,这个名字是偏向中性风,当用作男孩名字时,可以形容其才华横溢、洁身自好,当这个名字用作女孩名字时,也有优雅动人、活泼开朗的意思。
乐韶出处:乐九韶兮人神感,美七德兮天地清-封泰山乐章·舒和-全唐诗“乐韶”选自于句中,意思是在动人的乐声中感叹世间的美好。百臻出处:三献终,百神臻-郊庙歌辞·祀风师乐章·亚献终献-全唐诗“百臻”选自于句中,意思是众多的神明都会到来。
早餐,是每个早晨最重要的事情,既要做着省事,又要营养全面,下面,就和大家分享5道懒人早餐饼的做法,简单省事,只需花十几分钟就可以上桌,有喜欢的宝妈们赶紧收藏起来吧。正月十五过后,孩子们陆陆续续开学了,宝妈们又要回到忙忙碌碌的早晨了。
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来临了,家里有小朋友的,礼物你都准备好了吗?在这个只属于孩子们的节日里,并不需要父母准备多贵重的礼物,其实,父母能陪在身边就是给孩子最大的礼物。现在孩子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如在家给孩子做一桌好吃的,孩子吃得开心,当父母的
又到周五了,不做点什么吃,感觉空落落的,整理了5道爽口的小吃,酸甜开胃的山楂糕和山楂球,喷香入味好吃的孜然烤大虾、芝麻牙签肉、梅菜鸡爪,吃一口元气满满的,你偶尔也试试吧,真得很香。在家就能做的5道小零食,简单易做,大人孩子都爱吃。
导语:土豆最美味的5种做法,好学好做,大人孩子都爱吃,快来照着做土豆一直很受欢迎,它的优点很多,比如耐储存,有时不需要做过多的处理,放在阴凉干燥的环境内,就可以放很长时间。再比如土豆的做法很多,可以做出千万种美食,每一种都非常好吃,我想你家。
导读:生产队时候的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玩具,新奇实用,你还记得几样满满的回忆啊!我们还有玻璃球,吃两毛钱的冰柜,花的人民币是少数民族的。怀念童年时代。那时候穷,但发自内心的开心,人与人之间是那种淳朴的民风
很多童年的玩具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曾经儿时的玩具有没有勾起你曾经快。看到这些照片,感觉这些人就在昨天每周要是能够吃上一顿白面那是非常高兴的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但是我们的快乐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比拟的。
那时候,记得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半个村的大人,小孩都来我院里看电视,要是没凳子了,直接坐地上,顽皮的孩子,就坐墙头上,或者,爬树上。确实值得回忆啊。70-80年代农村孩子自制的30种玩具,满满。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啦。
今天是儿童节,相信爸爸妈妈们,早早就给孩子准备好礼物了。不过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给孩子挑选玩具,不仅要注意质量好坏,更要注意是否有危险性。下面这几种玩具,已被列入"黑名单",千万不要给孩子买,如果已经买了的,建议赶紧扔掉。